为什么天津沈阳机床曾经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呢?
原因当然众多,但重要的是以下两方面。
首先,沈阳机床当年上马国产数控系统,就有巨大的失败风险。全国专家座谈会就已得出了“什么东西都没有”的现状评估,但不懂数控技术的时任市长硬是拍板搞先进的发展路线。中方9人研发团队,只有2个教授是数控系统专家,7个年轻人对数控系统要从零学起。而且企业开发不同于科研院所搞科研,研发国产CPU的龙芯公司曾因为沿用“导师带学生”模式而在早年发生过产品质量问题。网上有一些对i5数控机床的质量批评(尤其是使用寿命、稳定与可靠性等方面),但目前不知是否与这一研发模式有关。不仅如此,这么多年过去了,仍然难以在网上找到有哪位技术专家明确指出i5数控机床在哪个核心制造环节可以取代甚至超过日、德等国的数控机床,i5数控机床在多大程度上填补了国产技术的空白,恐怕至今是个谜。
其次,沈阳机床长期盲目扩张,财务情况始终不佳,i5数控系统的问世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问题。根据Wind提供的沈阳机床集团旗下的子公司“沈阳机床”(以下简称ST沈机)的数据,在2012年前,ST沈机的短期借款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就已接近百分之50,从2013年开始,ST沈机在营业收入、短期借款、财务费用、净利润、经营净现金流等指标上多方面恶化。这背后的原因也与i5数控系统的商业模式有关。i5数控系统并非传统的出售模式,而是采用了租赁模式,即根据客户的使用程度进行计费。这位北大教授称赞这个“新商业模式”“受到欢迎”,但事实是租赁模式加剧了现金流的周转困难,导致ST沈机在2013年后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沈阳机床对负责i5数控机床销售的员工的考核竟然是以多少客户签了合同为标准,而不是以客户实际带来多少收入为标准,如此轻视“营收”、“利润”等企业基本的经营指标,也难怪债务窟窿只大不小。